约7760字。 海港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1~5题,共18分)
1.阅读下面文字,给文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拼音写汉字。(4分)
读书是一种旅行。在风云(1)biàn huàn( )( )改朝换代的轮回中,读书人穿过历史的(2)wù ǎi( )( ),与先贤名哲一同在几千年文明的崇山胜景间(3)拾( )级而上,(4)瞭( )望远方,期待登上“一览众山小”的远峰。
(1)biàn huàn( )( ) (2)wù ǎi( )( )
(3)拾( )级 (4)瞭( )望
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
(1)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述。(《关雎》)
(3)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桃花源记》中交代村中人来到世外桃源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正玩得兴高采烈,一场大雨突然而至,大家只好戛然而止,各自回家。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事。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订;《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二者都属于“五经”。
B.古代的“记”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可以写景,如《核舟记》;可以记物说明,如《小石潭记》。
C.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D.演讲应该尽可能体现口语化、大众化特点。尽量避免使用听众不熟悉的文言、方言或生僻词语;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
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的明朝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到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二: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空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左右为难。张家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想方设法拉拢台湾国民党政府,与新中国基本处于冷战状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抓住这一时机,妄图通过朝鲜战争来控制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强行侵入台湾海峡,还遣令联合国军参与作战。此后,美国不断侵犯中国东北边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派兵支援朝鲜,共同抗击美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6~19题,共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6~7题(共5分)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字,写出了卖炭翁既无奈、悲愤,内心却又充满希望。
D.这首诗在矛盾冲突的高潮处突然结尾,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
7.“翩翩”本是轻快洒脱的意思,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共11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②不食,非醴泉③不饮。于是鸱④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鹓(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③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④鸱(chī):猫头鹰的一种。⑤吓: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8.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3分)
(1)志怪者也志__________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__________
(3)非练实不食食__________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鲲之大/仰而视之曰 B.其正色邪?/其名为鹓雏
C.去以六月息者也/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鹏之徙于南冥也/而飞于北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两文同写鸟,但形象有所不同。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