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200字。 材料作文:敬畏自然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
材料二: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
——马克思
材料三: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习近平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敬畏之心不可丢。常怀敬畏之心,遵纪守法,做人有原则,坚守道德底线;常怀敬畏之心,尊重规律,做人有信仰,追寻科学真理。敬畏是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第一次变得如此强大,我们改变了周围的一切……从每一立方米的空气、温度计的每一次上升中,都可以找到我们的欲求和习惯。造物主最初颁发给人类的世界——那个“原配的世界”,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的世界,正渐行渐远。无数草木和生灵消逝了,似乎只剩下我们自己。
大自然身负重伤,古老的秩序和天然逻辑被破坏,乃现代化之最大恶果。它冒犯的不仅是神性,损害的不仅是生态和资源,更有精神美学和心灵家园。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4.作文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立河湖长制度,加强对河湖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和保护。为再现水清、岸美、人怡的“童年的河”,提升全民“爱河护河”意识。
材料二:
尧在世时,中原地带洪水泛滥,饿殍遍野,人民流离失所。在这种情况之下,大禹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四处访求能治水的人,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和人民一起挖山掘石,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地苦干,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流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品质。
材料三:
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归故乡。因为村北有一道宽宽的水坡,像一张床,长满来了碧绿的青苔,坡下一汪深潭,水中趴着圆圆的巨石,滑滑的,像一只只大乌龟漏出的背,是天然的游泳池……成为征人、游子心中最美最难忘的风景。
请同学们挖掘河湖的文化内涵,书写其背后人文精神,展现河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文题自拟,在材料规定的范围内写作,书写工整,文体规范。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表述——
十五年前,他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
十年前,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天,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棵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明)方孝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游,本来是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放松心情、学习锻炼的好机会。然而,出行安全却成了困扰学校、家长的难题。关于“游不游”,家长们想法不一。
有家长说:“孩子人数多,容易出安全事故,最好不要组织学生到户外春游、踏青。”
有家长说:“如果因为害怕出事,就不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我是持反对意见的。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大自然、开阔视野、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长多方面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
到底“游不游”,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天人合一”。
材料二:2018年11月26日,一对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她们的基因经过人为修饰,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该消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时科学发展与人类伦理矛盾的激烈争论。
要求:请根据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有许多圣贤大家,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杰出智慧和灿烂文化,今天我们不可能对他们都有深刻的体悟,但在他们当中总有一位圣贤大家的言论让你受用一生。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圣贤大家,谈谈他的言论对你的影响。
孔子 孟子 庄子 屈原 苏轼
要求选好人物和他的经典言论;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你们仔细观察地暖回春、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倾听出美;
请你们认真感悟奋发向上、团结友爱,你们一定会感悟到美。
……
自然或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幅最美的图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撷取一片最美的风景进行描写,借以分享你从自然或社会中发现的美。
要求:(1)自拟标题,主题明确,写一篇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1.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名人名言。
材料一老子的名言“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将“人”与“道”“天”“地”并列,强调了“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子并没区分四者地位之高下,体现出朴素的“万物平等”的思想。材料二中马克思指出“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人的劳动生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巨大作用,大工业的成就其实就是“人力”与“自然力”相结合所带来的,马克思也并没有贬低其中任何一方。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一方面强调了“自然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即没有自然所构成的生存条件,人类无法生存;另一方面强调了人对自然不应该抱有“征服”的态度,因为人不可能主宰自然。
三则材料在内涵上的共同点都是意在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一思想自古及今,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考生行文,不要片面地谈“自然力”或人力如何伟大,而应该辩证分析“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论述不仅要体现出思辨性,还要体现出层级性。文章可以先摆观点“人与自然要共生共存共发展”,然后分析为什么,最后联系时代背景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做。
立意:
1.人与自然应共生共存共发展。
2.与其说自然离不开人,不如说人离不开自然。
3.我们善待自然,自然也必回报我们。
2.范文: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