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00字。  老人与海
  教学目标
  1、细读人物的内心独白,分析小说主人公的硬汉形象。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探究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和《老人与海》的深刻内涵。
  3、查找比较中外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资料,与本单元中的中国小说进行比较阅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环境中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主人公形象。
  难点:了解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嬉闹于欢乐的童年,当我们高歌在懵懂的少年,生命的长河已经注定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浪花的美丽,还有浪花下的凶险,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个词语“挫折”!既聋又哑的海伦,耳聋的贝多芬,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生活给予他们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挫折,然而,海伦成功了,贝多芬也成功了,史铁生也成功了,挫折造就出的却是生命的最强音。什么使他们脆弱的躯体如此强悍?什么使他们敲响生命的强音?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他将用朴实无华的文字,阐释生命的意义。
  二、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2 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三、作者介绍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四、题目解说
  “老人”是小说的主人公,“海”是主人公的活动场所。大海极富生命力,但却非常残酷,是大自然的代表;老人则象征着衰老、死亡、弱小、不堪一击,在大自然面前极其渺小。小说以“老人与海”为题,就是要展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人不可被战胜的精神。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从文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这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7段):写老人捕到大马林鱼后遭遇尖齿鲨,残酷的战斗开始了。详细写出了老人和尖齿鲨战斗的经过,通过老人的心理独白初步揭示了“硬汉”的精神:不能被打败。
  第二部分(28-47段):写老人和铲鼻鲨搏斗的经过以及打死铲鼻鲨后准备继续战斗。在搏斗过程中,老人虽然处境恶劣,但却丝毫没有退缩,一直在不断地鼓励自己。
  第三部分(48-53段):写老人战胜铲鼻鲨后的困难处境——受伤、困乏、天气恶劣。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验着老人的意志。
  第四部分(54-82段):写老人再次与铲鼻鲨搏丰以及与鲨鱼斗争到底的决心。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之后,老人虽然万分疲惫,但是始终不停地鼓励自己。
  第五部分(83-97段):写老人与群鲨激烈的搏斗终于结束了,老人出海归来回到自己的家中。
  六、全文分析
  1、身为一名渔夫,老人对“打鱼’是如何看的呢?尝试着从文章中找出来。
  “你生来是个打鱼的,正如鱼生来是条鱼。”“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卖去换东西吃。你弄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