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50字。

  第一单元 2.1 长征胜利万岁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线素,分析人物及叙事场景,探究其中的艺术手法。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于长征胜利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体会言近旨远、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把握文章线索,厘清行文脉络,重点分析人物及叙事场景、片段。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学习不畏艰苦、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传承革命文化,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难点:
  学习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征胜利的激情岁月——《长征胜利万岁》。
  二、写作背景
  蒋介石逆历史潮流而动,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当时的红军只能向经济、交通都比较落后,国民党统治也相对薄弱的中国西南部、西部和西北部转移。这样,红军的战略转移便发展万里长征。各部红军转移的走向基本一致,形成了途中各部的会师,并由局部会师发展为三大主力会师,最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于西北。
  三、作者介绍
  杨成武(别名:杨能俊,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获得一级八
  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杨成武同志1928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是我军的著名将领。革命战争年代,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建国以后,他长期担任我军高级领导职务,历任副总参谋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