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30字。

  第一单元 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主要事件及蕴含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2、分析文章“以言见人”的特点,分析语言的特色。
  3、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文章“以言见人”的特点,分析语言的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归纳主要事件及蕴含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
  难点:
  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以人名来命名的树吗?在兰考县就有这么一棵树,“焦桐”。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焦裕禄的故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二、写作背景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
  1964年12月份,新华社为了摸清河南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并深为震撼,随后,穆青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和干部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真实材料。在耗时一年又两个多月采访、座谈、写稿、改稿,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三、作者介绍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开封杞县。“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穆青所写的作品有:《管得宽》《一厘钱精神驯水记》等。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1925年生,河南新野县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