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00字。
14.1故都的秋—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歧韵(zhī) 一椽(yuán) 嘶叫(sī) 耗子(hào)
B.潭柘寺(zhè)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
C.普陀山(tuó) 点缀(zhuì) 陪衬(chèn) 夹袄(ǎo)
D.廿四桥(niàn) 着衣(zhuó) 混沌(dùn) 椭圆(tu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
B.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
C.田圆 深沉 严厉 不能自已
D.蓑弱 悠闲 陶然 回味不永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
B.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C.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5.下列对“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四个比喻多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
B.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形象地写出了其味烈、味深、味浓、味久的特色。
C.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形象地写出了其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的特色。
D.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北”衬“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