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00字。

  2022上海春考作文解析
  【作文题目】
  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对这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一)审题
  “园林是自然山水的浓缩,缩写读物是原著的浓缩,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三个例子是对“浓缩就是精华”的具体阐释,“……”是在提示我们还可以做补充。
  a.园林——人为仿自然 空间缩小 密度增加
  b.缩写读物——保留主干内容  简单删减 降低含金量 缩未必浓
  c.博物馆——与园林类似 代表性物品集中展现 历史文化载体
  概念的界定:(1)例子列举( “……” 省略未提交可做补充)
  (2)下定义(内涵:化工领域 减少事物的不需要的部分 使需要部分的含量相对增加 二次加工)
  (二)立意
  这一观点,你怎么看? 认同 反对 辨析
  1.一个切入点:整体把握
  浓缩的事物是不是精华?( “精华”的判断具有主观性)
  怎样的浓缩能得到精华?(“浓缩”“精华”两者都要涉及相互勾连)
  怎么办?(怎样看浓缩物;反思思考)
  辩证地看待不同阶段 不同情况 不同条件下的浓缩(浓缩的对象 方式 方法)
  2. 另一个切入点:针对性
  分析这一观点背后产生的原因?道理如此简单,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认为“浓缩的就是精华”(联系社会现实)
  (三)存在问题
  1.重点偏离,分析浓缩的利弊;
  2.扣题不紧,抛开“浓缩”谈“精华” ,抛开“精华”谈“浓缩,不能对两者进行有机勾连;
  3.泛泛而谈,没有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结构扁平化,逻辑层次不够;
  5.例子冗长或者堆砌,以例代议。
  【范文示例】
  浓缩不与精华划等号
  在人们认知事物、了解世界时,往往会惊艳于纷繁之中的一点“浓缩”,方寸之间便能体验“造化钟神秀”的精巧蕴藉——于是人们赞叹“浓缩就是精华”,然而我认为,浓缩与精华未必等同(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