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80字。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深化
训练(1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琴祭
梁晓声
①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②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③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儿子啊,世人对于任何事物,包括人的才能,总习惯于评论出个孰高孰低。我曾有位师兄,他是我最敬佩的制琴者。但是他没能经得起世人在我们之间进行的孰高孰低的评论,他是怀着对我的嫉恨死去的。这一点我很清楚。所以我一直有个夙愿,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以此向世人证明,世上有些不同事物的美好是同样的。在美好和美好之间为什么还要比来比去呢?这是由于人心的偏狭导致的愚蠢啊!儿子啊,我想做的事我是做不到了,你可一定要替我做到。我认为人是需要这种教育的……”
④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⑤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⑥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⑦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⑧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易变的。不久,开始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纷纭众说。而寂寞的传媒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⑨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⑩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⑪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⑫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⑬结果事情变得这样子了——倘如他们中谁到某城市演出,那座城市的许多人包括一切媒体,不仅用热情洋溢的方式和报道欢迎他的到来;而且还充满恶意的贬低另一个,以证明所欢迎之人备受欢迎;同时证明他们,只有他们对音乐的鉴赏才是一流的……不消说,同样的情形几乎同时出现在另一座城市。
⑭再后来事情变得这样子了——他们中谁到了某座城市,所受的已不是欢迎而是拒绝,而是嘲笑和耍弄。因为按照运算的定理,他们的第二轮巡回演出必定会是那样的局面。
⑮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⑯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⑰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有悲剧就有责任。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⑱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⑲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⑳再后来,店主干脆把琴丢进了堆放破旧杂物的仓房。
㉑等到琴师的儿子找上门来,想要买回那把琴时,耗子已在琴膛里安了家,一窝小耗子刚刚出生,那琴也被咬得面目全非。
㉒在秋季午后祥和而温暖的阳光里,这个男人不禁泪流满面……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部分写老制琴师希望借助这两把琴来点化、教育人们,然而结尾小提琴的“面目全非”和他儿子的“泪流满面”,暗示老制琴师的夙愿未能实现。
B.两位演奏家后来“各自独奏”,还“相互生出嫉恨来”,与他们当初买琴、合奏时的默契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叹惋,也令人深思。
C.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如果有人反复比较、挑选这两把琴,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都赠送给他。
D.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到分离毁废的悲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悲剧主题主要借助两条线索表现出来,一为双琴的悲剧,一为两位演奏家的悲剧,标题中的“祭”字,祭琴,也祭人。
B.第①②段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C.第⑧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过渡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易变的”则引领下文。
D.小说在叙述时,“他们”与“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穿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的过程,也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3.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4.请结合文本简析小说蕴含的丰富情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通过军界的老同事副省长马斯连尼科夫的帮助,把玛丝洛娃从牢房调到监狱医院做助理护士。下文是这之后聂赫留朵夫再次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时所发生的事情。]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大门口拉了拉铃。他不知道玛丝洛娃今天情绪怎样,又想到她和她同监的人都对他保守着什么秘密,不禁提心吊胆,神经紧张。他向出来开门的看守说明要见玛丝洛娃。看守回去打听了一下,告诉他玛丝洛娃在医院里。聂赫留朵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