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 边城(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5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6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7 秦腔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7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8 茶馆(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二单元
5
阿Q正传(节选)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静静的产院
茹志鹃
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觉得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
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时候的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回家休息去了。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生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
“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产妇等小孩一落地,就躺在床上,不要她动一动了,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
“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
“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
“要是来不及呢?”
“打电话请医生来!”
“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
“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她又辨了辨这问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
“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话也加重了分量。
“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
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2段交代了产院的工作人员谭婶婶精力很好,工作热情高,也写出了谭婶婶感到自豪。
B.医生夸奖谭婶婶,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于是,她很期待在电灯下亲自动些小手术。
C.谭婶婶给荷妹介绍产院共顺顺当当接生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时,提到担风险,她认为在产院工作是担一副风火担子。
D.小说虽然写的是农村产院里发生的小事,但是充分地展现了
……
6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题。
手 推 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民族的痛苦和灾难
B.农民劳作时的艰辛
C.中国历史的停滞
D.北方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沉重和悲哀
答案:C
解析:诗歌对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的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所以A、B两项正确。第2节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迹”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所以D项正确。C项未涉及。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从这些方面具体描写北方的“手推车”。
B.“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一句,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和控诉。
C.阴沉的天色与灰黄的土层,再配以独轮车的“尖音”,形成了悲戚的氛围。
D.这首诗在音节安排和意境营造上基本重复,一唱三叹,加深了诗作的感情。
答案:A
解析:A项,没有从“触觉”方面进行描写,第1节是从听觉方面进行描写,第2节是从视觉方面进行描写。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①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叹。②对苦难制造者的抗议。③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的憧憬。
解析:分析情感要结合具体内容和写作背景。诗歌主要表现的是对北国人民的“悲叹”,与此相关的,自然会有对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
8
茶馆(节选)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节选)
(冲末扮王安道上,诗云)一叶扁舟系柳梢,酒开新瓮鲊开包。自从江上为渔父,二十年来手不抄。老汉会稽郡人氏,姓王双名安道。别无甚营生买卖,每日在这曹娥江边堤岸左侧,捕鱼为生。我有两个兄弟:一个是朱买臣,一个是杨孝先。他两个每日打柴为活。我那兄弟朱买臣,有满腹才学,争奈文齐福不齐,功名不得到手,在这本处刘二公家为婿。今日遇着暮冬天道,纷纷扬扬,下着如此般大雪,两个兄弟山中打柴去了。老汉沽下一壶儿新酒,等两个兄弟来时,与他荡寒。我且在这避风处等待着。这早晚两个兄弟敢待来也。
(正末扮朱买臣同外扮杨孝先上)(杨孝先云)哥哥,你看这般大雪呵,怎生打柴?不如回去了罢。
(正末云)小生是这会稽郡集贤庄人氏,姓朱名买臣。幼年颇习儒业,现今于本庄刘二公家作赘。有妻是刘家女,人见他生得有几分人才,都唤他做玉天仙。此女颇不贤慧,数次家和小生作闹,小生只得将就,让他些罢了。小生在这本庄上,结义了两个朋友:哥哥是王安道,兄弟是杨孝先。哥哥是个捕鱼的渔夫,兄弟杨孝先和小生一般负薪为生。俺弟兄每日在堤圈左侧闲谈一会。今日纷纷扬扬下着如此般大雪,冻的手都僵的,怎生打柴?
(叹科)(云)朱买臣,你如今四十九岁也,功名未遂,看何年是你那发达的时节也呵!
(杨孝先云)哥哥,想咱每日打柴,几时是了也?(正末唱)
【仙吕•点绛唇】十载攻书,半生埋没,学干禄。误杀我“者也之乎”,打熬成这一付穷皮骨。
【混江龙】老来不遇,枉了也文章满腹待何如?俺这等谦谦君子,须不比泛泛庸徒。俺也曾蠹简三冬依雪聚,怕不的鹏程万里信风扶。(云)孔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天那!天那!(唱)我如今空学成这般赡天才,也不索着我无一搭儿安身处。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刬地着我在柴市里迁除。
(杨孝先云)哥哥,似俺杨孝先学问不深,这也罢了。哥哥,你今日也写,明日也写,做那万言长策,何等学问,也还不能取其功名,岂非是个天数?
(正末云)常言道:皇天不负读书人。天那!我朱买臣这苦可也受的够了也!(唱)
【油葫芦】说甚么年少今开万卷余,每日家长叹吁,想他这阴阳造化果非诬。常言道是小富由人做,咱人这大富总是天之数。我空学成七步才,谩长就六尺躯。人都道书中自有千钟粟,怎生来偏着我风雪混樵渔?
【天下乐】我一会家时复挑灯来看古书,我可便踌也波躇,那官职有也无?一会家受饥寒便似活地狱。则俺这朱买臣,虽不做真宰辅,(云)我虽然不做官,却也和那做官的一般。(杨孝先云)哥哥,可怎生与做官的一般?(正末唱)俺可也伴着他播清名一万古。
(杨孝先云)哥哥说的是。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出场的王安道是一个善良的人,如为两位兄弟打酒御寒;他还是一个打抱不平的人,如他为朱买臣的才华得不到赏识而愤愤不平。
B.“点绛唇”一曲中,“十载攻书”突出了朱买臣读书时间之长,“穷皮骨”指出了朱买臣生活状况,这说明读书不能改变他的命运,流露出他对读书的不屑。
C.“混江龙”中引用了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四十九岁的朱买臣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仍没有取得功名,这里有对其埋头苦读但才华始终得不到施展的遗憾。
D.“天下乐”中“那官职有也无”流露出朱买臣对现实的不满;“受饥寒便似活地狱”展现出其生活的困窘;“却也和那做官的一般”则又用自嘲的语气聊以慰藉。
答案:B
解析:B项,“不屑”不当,这里流露的是一种遗憾。
2.从选段中看,朱买臣的生活并不如意,这种不如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家庭生活不幸福,妻子是一个不贤惠的人;②对时光流逝的感伤,青春已逝,三十本应立业,他如今四十九岁却一事无成;③壮志难酬的悲愤,十载攻书,但功名未遂;④天寒地冻,手已冻僵,无法打柴换钱。
解析:要突出朱买臣“不如意”,别人的话语,自己的境遇等都是答题的关键。
3.选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朱买臣满腹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