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400字。  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
  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
  想得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属广东)县令。②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③蕲:同“祈”,祈求。④三折肱:古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指黄几复善治国。
  同样是鸿雁传书,《寄黄几复》与下面的诗句相比,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用了哪一种描写的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别。”这首诗与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苦 笋
  陆游
  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雁二首(其一)
  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家乡。
  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野 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有何作用?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_______, 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___________的________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小题。
  杂 诗
  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两个,永不同时出现于空中。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④师涓:先秦时期卫国的著名乐师。
  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
  11.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