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00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夯实双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优秀文艺作品能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让人体会到个人与社会、家与国、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并艺术表达和敏锐发现了时代精神。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地反映倡导什么、排斥什么、坚守什么。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故事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当代家国故事主题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是中国向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鸣响时代回音,镂刻时代足迹、塑造代表社会风气的先进典型,利用艺术语言、彰显人文风尚、描绘时代图谱。
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五千年文明血脉在我们身上流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将我们紧紧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前方响亮( )。欣逢新时代,有志气的作家、艺术家当放开手脚、开动脑筋、释放创造力,为我们共同家园和共同梦想奋力书写、( ),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 )的精神动力。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字音字形及语义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D )
A.内化 召(zhào)唤 弦歌不缀 源远流长
B.内化 召(zhāo)唤 弦歌不辍 源源不断
C.外化 召(zhāo)唤 弦歌不缀 源远流长
D.外化 召(zhào)唤 弦歌不辍 源源不断
【解析】 “内化”是将外在的社会意识、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外化”则是将个体的思想动机转变为外在的行为。简言之,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应是以文艺作品“输出”表现人的精神追求,应选“外化”。“召唤”的“召”读“zhào”。“弦歌不辍”意思是以琴瑟伴奏而歌诵,指来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辍”的意思是停止、中止。“缀”意思是“点缀,装饰”,没有“弦歌不缀”这一词语,而且语境说的是“不停止”。“源源不断”意思是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源远流长”指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文中表达的是提供不断的“精神动力”,应选“源源不断”。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散句改为整句,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
A.鸣响时代回音、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镂刻时代足迹、塑造代表社会风气的先进典型,描绘时代图谱、利用艺术语言彰显人文风尚。
B.抓住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鸣响时代回音,镂刻时代足迹、塑造先进典型、代表社会风气,利用艺术语言、描绘时代图谱、彰显人文风尚。
C.抓住时代精神来鸣响时代回音、反映社会生活,镂刻时代足迹来代表社会风气、塑造先进典型,利用艺术语言来彰显人文风尚、描绘时代图谱。
D.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鸣响时代回音,塑造代表社会风气的先进典型镂刻时代足迹,利用彰显人文风尚的艺术语言描绘时代图谱。
【解析】 A.“利用艺术语言彰显人文风尚”与前文的“动宾”结构语句对应不工整;B.语序不当,“塑造先进典型”应在“镂刻时代足迹”前;C.违背文意,能“抓住”的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时代精神”;“塑造先进典型”是途径而不是目的。语序不当,“反映社会生活”应在“鸣响时代回音”前,“塑造先进典型”应在“代表社会风气”前。
3.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
A.就在于它们让人体会到个人与社会、家与国、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产生精神共鸣,并敏锐发现和艺术表达了时代精神。
B.就在于它们艺术表达和敏锐发现了时代精神,并让人体会到个人与社会、家与国、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产生精神共鸣。
C.就在于它们敏锐发现和艺术表达了时代精神,并让人体会到个人与社会、家与国、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产生精神共鸣。
D.就在于它们让人体会到个人与社会、家与国、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并敏锐发现和艺术表达了时代精神。
【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作家先“发现”再“表达”,文学作品产生后才能影响读者。搭配不当,“精神共鸣”和“体会”不搭配,应为“产生精神共鸣”。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在这篇开幕词中,作者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必然性;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作出规划;展望未来,描绘出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B.这篇开幕词在结构上脉络分明,行文流畅。首先宣布会议开幕,然后分别从会议命名原因、性质和职能、意义等角度作了具体阐述,结尾部分发出呼告。
C.本文重在以革命道理说服人,语言上辞藻华丽,生动形象,能够让与会者清晰顺畅地领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宣告的丰富意蕴。
D.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解析】 C项,“语言上辞藻华丽,生动形象”分析有误。这篇开幕词语言上不饰辞藻,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二、课外延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