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400字。

  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背诵三首古诗词,把握三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
  2.深入了解诗人,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等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感悟、品味诗词的意境和语言艺术。
  3.赏析诗词中的名句,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或爱国忧民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词以及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行路难(其一)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多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多岁才奉诏供奉翰林院,仅一年多就又被迫离开。这个人就是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预习检查
  1.掌握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金樽(zūn)   投箸(zhù)  冰塞川(sè)    歧路(qí)  济沧海(jì)
  2.解释加点词语。
  (1)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
  (2)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3)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4)直万钱(同“值”,价值)
  (5)投箸(筷子)
  (6)歧路(岔路)
  (7)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
  (8)云帆(高高的帆)
  (9)济沧海(济,渡;沧海,大海)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院,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742),42岁的李白,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其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