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50字。

  大学之道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D  )
  A.①虑而后能得②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B.①定而后能静②三子者出,曾晳后
  C.①先治其国②家齐而后国治
  D.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解析】 两个“道”都当“规律”讲。A.①处事合宜,②得到;B.①以后,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在后面;C.①动词,治理,②形容词,治理好,太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①质胜文则野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见贤思齐焉②盘盘焉,困困焉
  C.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若火之始然
  【解析】 A项,①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②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B项,①是兼词,于是,于此;②是助词,放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D项,①是助词,相当于“的”;②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D.品德低下的人背地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这说明他们也要“慎独”。
  【解析】 D项于文无据。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
  B.格物:郑玄释曰:“格,来也;物,犹事也。”(《礼记注》)基本的意义是和事物加以接触,认识事物。
  C.庶人:周代国人中的下层,大部分庶人居于郊外,耕种天子分给的土地,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
  D.天子:天之嫡长子,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解析】 应该是:大部分庶人居于城郊,耕种贵族分给的土地。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车免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