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80字。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4.联系全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对古典小说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注意把握贾府风貌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4.走近《红楼梦》,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与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自读课文进行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潇湘(xiāo) 蓼溆(liǎoxù) 银箸(zhù) 秋爽斋(zhāi)
调停(tiáo) 摄丝戗金(qiànɡ) 漱盂(shù) 麈尾(zhǔ)
撮起(cuō) 砒霜(pī) 铁锨(xiān) 发怔(zhènɡ)
促狭(cù) 筵席(yán) 嬷嬷(mó)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撮 (cuō)撮起
(zuǒ)一撮毛 亲 (qìng)亲家
(qīn)亲近
3.解释下列词语。
(1)一径:径直。
(2)调停:安排处理。
(3)蓼溆: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文中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4)戗金:漆器工艺之一,在深色漆地上,镂划出纤细的花纹沟槽,槽内涂胶,上粘金箔,呈现金色花纹。
(5)发怔:发呆。
(6)仔细:小心、当心。
(7)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
(8)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先祖原是汉人,后入旗籍,得到清廷眷顾,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年。曹雪芹出生于南京,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绔”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伟大作品——《红楼梦》。但全书尚未完稿,曹雪芹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2.背景资料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原题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回主要写贾母等人在大观园游玩、吃饭以及行令宴饮的情形。村妪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贯穿首尾的特殊人物,她性格复杂、神采独具。她的三进荣国府,见证着荣国府贵族由末世繁荣走向败落的历程,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小说总体架构的一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