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80字。
20谈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解文章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3.理解品味文中的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
4.了解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的课文前,我们先来看一首诗,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
二、预习检查
(下列各题,采用PPT的形式,括号内的内容,待学生回答完毕时,稍后显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zī) 汲取(jí) 渊博(yuān)
压榨(zhà) 锲而不舍(qiè) 持之以恒(héng) 驾驭(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可动摇。
(2)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锲而不舍: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后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5)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6)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气。
(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8)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9)汲取:吸取。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自学指导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明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过渡段一,第4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过渡段二,第9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部分为1-3段,提出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第二部分为4—12段,分析问题,具体阐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和有无创造性思维的人的区别。第一层为4-8段,具体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二层为9—12段,论述拥有创造力的人与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第三部分为第13段,得出结论,指出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