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0980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数突破-记叙文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廖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节选自《庄子•田子方》)
  文本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①之大,两涘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⑤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⑥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涘:河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墟”,指所居之处。⑥尾闾:泄海水之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丈夫,古代可以指成年男子。少年,古代指小孩。
  B.列士,周代对上士、中士、下士的统称,职责为献诗讽喻君主。文中泛指各级官员。
  C.北面,面向北。古代君主坐北面南,臣立在君对面,这里表示对臧丈人的尊重。
  D.大方,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或有专长的人。与“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周文王问臧地老者的治国方法是否可以在全天下推广时,臧地老者不作回应,早上颁布实施法令,而到晚上就遁匿了,最终也没再听人说起过。
  B.文王并非看准臧地老者的才华,而是看好他钓鱼的心态。说明文王虽未与之言,却已是心灵相通了。臧地老人治国的成功正合文王无为治国之意。
  C.《庄子•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
  D.《庄子•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5.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庄子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阇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