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60字。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 说( ) 愠( ) 三省( )曾子( ) 传( ) 不习乎逾( )
罔( )殆( ) 一箪食( ) 曲肱( ) 笃志( )
2.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①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③把握重读和轻读。④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交流点拨】“单”变“双”。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子曰(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亦君子乎(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传不习乎( )(6)不逾矩(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
(9)人不堪其忧(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1)饭疏食饮水( )(12)曲肱而枕之( )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15)博学而笃志( )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 )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2)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 。)
(3)三人行(古义: ;今义: )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今义: 。)
5.一词多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