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460字。

  山东省菏泽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30分)
  1.(4分)默写 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
  ,     。
  ,     。
  2.(4分)依据课文填空。
  (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孟子》)
  (3)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
  (4)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3.(4分)根据提示默写。
  (1)陶渊明《饮酒》中,表达对美好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感受的诗句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描写“大雪骤降,一片洁白”景象的诗句是:     ,     。
  4.(4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立秋
  刘翰
  乳鸦①啼散玉屏②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千家诗》)
  【注】①乳鸦:幼小的乌鸦;②玉屏:屏风。
  (1)本诗写景是按照由      到      的时间顺序展开的。
  (2)请赏析“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两句诗的妙处。
  5.(14分)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②传:轮流。③饴:通“饲”。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     
  ②此中人语云     
  ③郗公值永嘉丧乱     
  ④甚穷馁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所从来 战则请从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乃记之而去
  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 及下船
  D.席苫于公灵床头 行者休于树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箸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      。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      。
  二、现代文(40分)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教养(节选)
  利哈乔夫
  ①谈论“风度”的书藉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jiǎo)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yōng)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怩作态。
  ②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③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关于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④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