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60+10450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限时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不仅如此,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实现最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并与“后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交集,展现了一个可以与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时代、宇航时代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新时代。
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物理世界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虚拟世界,在人的需求层次上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在物理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人类都可以获得知识,虚拟世界知识的丰富性甚至远超物理世界,如训练飞行员的模拟舱。因此不能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割裂地看待。从人的方面来看它们依然是统一的,是人的不同需求的不同满足方式。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多、改造物理世界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物理世界中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不可逆转地向虚拟世界迁移。未来思考和决策都是在虚拟世界中完成的,而执行是在物理世界中完成的。就像人们的思考依赖大脑,执行依赖四肢一样。
基于此,现在研究元宇宙就有了现实意义。我们不是在空谈一个类似乌托邦的概念,而是通过对元宇宙的探讨,加速改变整个世界,建立起日益丰富的数字世界,改造出更加美好的物理世界。
(摘编自刘子涵《元宇宙:人类数字化生存的高级形态》)
材料二:
元宇宙的出现,将会整合并推动技术创新,最终实现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深度融合。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始终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以发挥集成作用。元宇宙不仅要给用户提供更真实的体验,还要整合虚拟现实技术成果,构建一个平行的全息数字世界,实现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深度联通。
因此,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建立在人们对技术迭代的高度自信之上。尽管目前很多技术并不成熟,甚至距离元宇宙的构想还有一段距离,但仅从2021年元宇宙引发的市场关注及资本追逐来看,新技术的整合应用将很快得到推进,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也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
元宇宙的出现,将会引发对虚拟世界运行规则的深度探讨。在元宇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生命概念、时空概念、能量概念、族群概念、经济概念都可能被改变,甚至被颠覆。
首先,元宇宙规则由社区群众自主决定的现状,可能带来文化侵袭和价值错位。当更多人进入元宇宙之后,价值取向、制度选择和秩序层级等文明规则该如何设计?虚拟世界中如何实现不同文化的交融?谁来维护这些秩序和规则?
其次,虚拟世界也存在贫富分化风险。元宇宙中不存在传统的产业结构,“观念经济”将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态。处于雏形的元宇宙经济体系,可以移植和试验所有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如合作经济、共享经济和普惠金融。但从长期来看,元宇宙独立的经济系统,也应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避免平行世界出现另类的两极分化。
此外,现实世界存在的垄断主义、霸权主义和种族冲突是否会渗入元宇宙等都是问题。这也提醒人们,依靠数百万甚至数亿人通过游戏娱乐、内容创造、人际互动等方式共同创造的元宇宙,必须建立和谐共存的运行规则。
(摘编自王明姬《冷静面对“元宇宙”热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宇宙不是一个乌托邦的概念,它将和“后人类社会”产生交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未来人类的工作将逐步向虚拟世界迁移,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也将逐步取代物理世界。
C.元宇宙概念火爆,但目前很多技术并不成熟,还不足以支撑这一宏大而复杂的构想。
D.人们对元宇宙高度关注,是因为它或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引发生活方式的深度改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虚拟世界为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决策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元宇宙为人类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
B.元宇宙概念的火爆,除了因为人们对技术迭代有高度自信,更在于有市场关注和资本追逐。
C.传统的产业结构无法适应元宇宙,但所有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如合作经济、共享经济,却可以在元宇宙经济体系中得到实现。
D.面对可能出现的文化侵袭和价值错位等问题,正处于无规则状态的元宇宙亟需人们重新设计文明规则,并维护这些秩序与规则。
3.两则材料都围绕“元宇宙”展开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2014年成立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进行专项研究之初,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步伐就一直谨慎,不但初步试点区域小,而且在运营上为了金融稳定,没有直接发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限时练(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五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53.1万件,年均增长13.4%;累计注册商标2770.5万件,年均增长29.0%。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也屡创新高。截至2021年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是2017年年末的近2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由2017年的2265.1亿元增长到3783.0亿元,其中出口年均增速达23.8%,是进口增速的2.03倍。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写入民法典。完成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新一轮修改,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专利、商标、原产地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集中统一管理。最高人民法院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也更加有力,综合执法和专项行动持续开展。
此外,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显现。有关统计和报告显示,202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2.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1.97%,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7.5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39%。全球领先的5000个品牌中,中国占到408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成就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申长雨指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在多个细分指标上表现良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提高,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二,表明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摘编自张亚雄《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持续提升》,《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二:
在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全年共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较上年提高1.2件。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
在量质提升的同时,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著提高。统计显示,2020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12.13万亿元,同比增长5.8%,占GDP比重达11.97%。版权产业增加值达7.51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占GDP比重达7.39%。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达3.098亿元,同比增长42%,惠及企业1.5万家。
为营造良好的奥运赛事版权保护环境,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保护版权的坚定信心和实际行动,2022年1月至3月,国家版权局等六部委联合开展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截至3月15日,各视频、社交、直播、电商及搜索引擎平台接到各类权利人通知后共计删除涉冬奥侵权链接110770个,处置侵权账号10072个。全国各级版权执法部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8.5万人次,检查实体市场相关单位8.9万余家,有效保证了冬奥版权保护秩序。目前,国家版权局等六部门正在联合挂牌督办一批涉冬奥侵权盗版重点案件,相关进展将适时公布。
(摘编自佘颖《我国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经济日报》2022年4月24日)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叙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时,材料一和2017年进行比较,材料二和2021年进行比较,材料一突出了“持续”增长。
B.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既是国家知识产权创造健康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国创造质量提升的表现。
C.《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的创新指数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提升至2021年的头第12位,增长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
D.我国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保护版权的坚定信心,也展示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在稳步提升,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变成了知识产权创造大国。
B.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增强,有力地开展综合执法和专项行动。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便是证明。
C.2021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3098亿元,同比增长42%,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D.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在多个细分指标上表现良好,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即使放到发达经济体保:中也毫不逊色。
3.两篇针对同一场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有何异同?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严重偏低。其中,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很多居民对健康的了解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而是微信朋友圈文章等不科学的来源。因此,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都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