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50字。
消息二则
(学生版)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把握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内容。
2.了解消息结构。
3.把握消息的语言特点,了解消息的写作手法。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点01 新闻文体知识
1.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特点
基本特点:(1)内容真实;(2)反应迅速;(3)语言简洁明确。
最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
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o(何人)、Why(何故)、How(如何)。
4. 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即学即练1】
说说下面加点词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大约”两个字体现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知识点02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诗人、书法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
2、文题解读
“我三十万大军”点明了人物,“南渡长江”点明了事件,“胜利”点明了事件的结局。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3、主旨点睛
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大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微点拨】文章结语部分说:“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朱总司令的命令”,结合消息主体部分,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的。
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作者先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从侧面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接着又用“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从正面表现我军的锐不可当。
【即学即练2】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记叙;属于这则新闻的导语;作用:概括介绍事件的主要内容。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描写;属于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作用:突出我军军威壮观,渡江战斗如有天助,进展顺利。
(3)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议论;属于这则新闻的结语;作用:发出号召,激发全军斗志。
知识点0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文题解读
“百万大军”是实指,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横渡”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标题交代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2、主旨点睛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将彻底崩溃。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