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60字。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课后巩固与提升
一、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①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注①闲:防御,捍卫。②诐:偏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B.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C.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D.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答案:A
解析:可联系前后文,根据重要词语的提示和句式来断句,如“无君也”“无父也”。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治:治理
B.孔子惧,作《春秋》 惧:忧虑
C.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怪罪
D.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易:改变
答案:A
解析:“治”与“乱”相对,意为“太平、安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认为他们的危害大于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人们会变成野蛮的人;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