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040字。

  2023届高考信息性文本阅读系列学案:
  四、探究与运用观点
  (教师版)
  【训练目标】
  一、能够对连续性文本快速而准确地整体把握训练。
  二、掌握观点探究与迁移的答题要领,提高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
  命题特点:新高考命题在理解、概括文本关键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性题目。一题围绕观点探究,一题围绕观点的迁移运用探究。这意味着思维难度有所提升,同时给考生提出了新的阅读要求:快速阅读,准确提取,有效组织。
  【自主学习】体验真题
  (2021•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