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00字,  4  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 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爱国、爱乡、关心友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诗歌,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赏析法、拓展阅读法
  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融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
  1.文体知识
  ⑴文学体裁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⑵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即古诗)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
  ⑶古诗的形式
  ① 古体诗(如《观沧海》《龟虽寿》等)
  ② 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如《夜雨寄北》《题破山时候禅院》等)
  ③ 词(如《浣溪沙》)
  ④ 曲(如《秋思》)
  ⑷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它的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篇目可长可短,不必押韵。乐府是要配乐演唱的。
  ⑸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2.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二)教学《观沧海》
  1.初读感知
  ⑴听老师范读诗歌,注意字音、朗读节奏和感情基调。
  【明确】
  ① 正音。
  碣石(jié)竦峙(sǒng zhì)澹澹(dàn  dàn)萧瑟(sè)哉(zāi)
  ② 朗读节奏划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③ 激昂、高亢、雄壮……慷慨激昂,雄浑苍凉是曹操诗歌的风格。
  2.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出这首诗歌相关的内容:
  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看到什么景
  【明确】作者(曹操)——碣石山(东临碣石)——秋天(秋风/萧瑟)——壮阔的大海(观沧海)
  3.展开联想和想象,试着描述诗歌画面。
  【明确】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
  2.研读赏析
  ⑴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
  【讨论展示】观(诗眼)。开篇点题,交待观看的方位、地点及对象。
  ⑵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意象?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讨论展示】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实写
  9-12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写
  注: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内容无关。
  ⑵ 诗人由山岛、树木,写到洪波,描写的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
  【讨论展示】由近到远。山岛、树木、百草是近景,洪波涌起是远景。
  由静态描写到动态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和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
  ⑶ 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讨论展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两个"若"可以看出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这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种描写的手法又称:虚写。在曹操的心中,他早已成为那吞吐日月、容纳星河的沧海了。
  ⑷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讨论展示】这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大海雄奇壮丽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自由背诵。检查过关。
  (三)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听课文录音,注意注意字音、朗读节奏和感情基调。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 ××/××/××/×,××/××/×/××。
  【明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读通诗歌大意,了解诗中意象。
  【明确】主要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诗歌大意:杨花凋谢了,只有杜鹃鸟在不住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奔赴夜郎以西!
  2.研读赏析
  ⑴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讨论展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展示】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⑶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