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字。 15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2.培养文言语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知识盘点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同学们,在上面的三国故事里,你看到了哪个人?对,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跟着名家学做人。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二)初读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与语速。
【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2.学生自由朗读,凭语感了解文章大意。
3.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价纠正后齐读课文。
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知识的迁移运用法,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同位间合作解决。教师巡回指导。
5.质疑问难。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知识盘点】
⑴一词多义
①学
夫学须静也学:________ 非志无以成学学:_________
②之
学而时习之之:__________ 君子之行之:_________
③以
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以:_____________
④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志:____________ 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______
⑵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⑴①动词,学习;名词,学业⑵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结构助词,的③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连词,用来④名词,志向;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⑵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④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⑶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③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④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5.同桌间对译课文。
【要求】注意关键词直译,质疑和意译结合,做到文通字顺外。
6. 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
【明确】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三)研读品味
1. 文中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