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00字。 19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 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激趣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看精彩的时装表演呀?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来自丹麦的世界名模——皇帝先生穿着他的新装进行精彩的表演。(出示课题《皇帝的新装》)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初读感知
1.速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要自欺欺人,不要爱慕虚荣。
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是怎么展开的?
【明确】骗: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3.“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
(三)研读品味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注意—— 旁白:自然、平缓;皇帝:傲慢、自负;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小孩:天真。思考研读: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任何不称 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换原文中另一句话就是“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人性弱点-------爱慕虚荣 。
2. 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可以看出来。(在文中勾画出来,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方法。)
⑴皇帝:
学生1: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昏庸无能,骄奢淫逸。
学生2:“那正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和自己的职位不相称;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心理描写,皇帝竟然相信如此荒唐的话,表现出皇帝的愚蠢无知。
学生3: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么样。”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表现出皇帝对自己的能力并不自信,像皇帝这样昏庸无能的人,最怕遇到针对他自己真实能力的检验,所以他才会有这种顾虑。
学生4: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称职。”
——说明他还是非常怕自己看不到那块布,因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心生一计,还是先派人去看看比较稳妥。这些心理活动,准确地表达皇帝不自信、心虚、狡猾的性格特点。
学生5:“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骇人听闻”“最可怕”“两个难道”写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内心恐惧嘴上却叫好,揭露了皇帝的虚伪、自欺欺人性格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