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340字。

  高考作文备考练习主题:志向 信念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耿弇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一员名将,曾经建言要平定地方豪强张步,而当时的刘秀有畏难情绪,后来耿弇带兵激战,终于平定张步,刘秀感慨说“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宋代王安石又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上述材料能给有志向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复兴中学计划组织全校同学收看建团100周年大会直播并要求同学们就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写一篇大会观感。高三(5)班张三同学想利用收看大会直播的时间进行高考复习,特意向班主任王老师请假。
  班主任王老师该不该批准张三同学的请假呢?为什么?
  请你以张三同班同学李华的名义,给班主任王老师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理由,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钱学森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所面对的,首先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精神”不等于知识,教育也不等于智育。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三个领域:知识、意志与情感。毛泽东认为,正是由于人的“精神活动”由理智、意志和情感几个方面构成,因此,教育所追求的应该是这几个方面的统一,而不是对立和割裂。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疫情反反复复,你必须接受居家上网课这种形式。
  网课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罢了,它和在校学习一样,归根结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