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910字。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杜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征夫①
  杜甫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
  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
  【注】①此诗于广德元年十月作于阆州。时吐蕃陷松、维二州,蜀人被征戍守,战事失败,死伤甚众,故有此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衢”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叙写家人与征夫生离死别的场景,催人泪下。
  B.“城市”句与上句相对,写热闹的城市也听不到欢声笑语,更显景象之悲凉。
  C.“漂梗”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战乱时期人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状态。
  D.“衔枚”句以征夫形象展示战乱给社会带来的灾祸,表达诗人对战乱的愤慨。
  2.这首诗起首两句格调沉郁,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晓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注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皆为登楼抒怀之作,作者远眺想到国事之悲和个人之伤,感慨万千。
  B.杜诗颔联意境阔大,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C.陈诗“帘旌不动夕阳迟”句由远及近,描绘出洞庭湖湖水的平静、傍晚的安详。
  D.杜诗尾联展现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思,陈诗尾联因境生情,抒发身世之悲慨。
  4.古诗文中常以物象来隐喻人世沧桑、世事变迁,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形成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请从两首诗中各选一例,分析这一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②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祚:帝位。
  5.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等功臣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6.有人认为此诗尾句“志决身歼军务劳”是全诗的最强音,请从情感角度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戏为六绝句
  杜甫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