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整理审定
为满足新一年高考复习需要,我们整理审定了这套《2020-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含解析)》,供师生复习之用。
本汇编格式规范,校对准确,可以直接打印,试题、答案、解析依次展示,方便教学。本汇编只供本人教学使用,希望尊重我们的劳动,不随意外传。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在《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有着不同的做法。有人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翼然”二字;有人借鉴化用“泻出于两峰之间”中的“泻”字,并题名为“泻玉”;也有人根据情境独创“沁芳”二字。三种题名皆有不同艺术效果,“翼然”“泻玉”沁芳”,对优秀传统文化,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即创造性地传承。
“移用”与“化用”是根本,而“独创”则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行、历久弥新的根源。
在时代发展中,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我们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传承为浅层,唯有从浅层积累,方能扎实根基。德•斯宾格勒说:“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之基础,国家之根本。假如一个国家缺乏文化的传承,那么民族精神与个体灵魂便会无所依托,便会逐渐走向虚无。天津城市文明保护者冯骥才深知珍惜、保护与延续城市文明是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于是他四处奔走呼吁保护天津旧城,不仅组织专家对老城遗迹展开地毯式考察,还出版了大型画集《旧城遗韵》和文化图册《小洋楼风情》《东西南北》,向大家展示天津旧城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正是有人传承城市文明,百姓精神得以依托,人们精神踏实,国家方能稳定前行,也正是有人学习并使用“有亭翼然”“泻出于两峰之间”这些优美句子,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社会方能更加美好。
创新为深层,唯有向深层发展,方能迈步未来。“翼然”“泻玉”两个题名固然不错,但相较之下“沁芳”更为新雅,既不落俗套,点出了花木映水 佳境;也思虑周全,契合了元妃省亲之事。活用“沁”“芳”二字,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传承中锐意创新,美好未来在前方。故宫,不止步于传统的展示,勇于寻求创新,与现代科技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展现自身的文化魅力。现在故宫已向腾讯平台开放了很多展品,比如《十二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海错图》……故宫的创新不仅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更是使无数人自发成为传承者。罗兴连曾说:“古老传统文化如果不走向现代生活,那它就永远只是停留在故纸堆中的一堆符号而已。”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在传承中锐意创新。
作为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是我们的目标。在学习方面,理解并能使用知识便是一种传承,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便是一种创新。我们要从浅层积累,向深层发展,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先打好知识基础,再研究探索新问题、新方向。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叔和所言:“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前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事件是给大观园的亭子匾额题名,“翼然”“泻玉”“沁芳”三个题名的由来,各有其法,各呈其妙。“翼然”是直接移用欧阳修《醉翁亭记》,“泻玉”是借鉴化用经典名句,而“沁芳”则是根据亭子周围的环境氛围独创所得,既合“境”又契“情”,情境俱妙。材料并没有对三个名字进行褒贬。
考生审题立意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三个亭子的的命名之法上,即“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给匾额题名的例子正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鲜活灵动。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之所以灿若星河,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变的艺术手法。“移用”“化用”和“创造”,既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也呈现出艺术方法上的“低级”“中级”到“高级”的进阶层级,当然,这三者之间更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考生审题立意,不要在《红楼梦》的相关情节里打转,要注意题目引导语的暗示,“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这就在提醒考生把思维从《红楼梦》给亭子题名的情节方面上升到文化领域,进而延伸到文化以外的广阔天地,比如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思想领域、教育领域……无论哪个领域,“移用”“化用”“独创”都是其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缺一不可。
材料仅是个思考的“引子”,积极联想、拓展思维、深化思考才是关键。另外,题目虽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之类的思维暗示,但考生也应该赋予其以新时代的意义。
比如,将“移用”“化用”“创造”与科技发展结合起来思考。能够从别处直接移用过来的技术,我们大可以如鲁迅先生所言“大胆地拿来”,为我所用,而不必缩头缩脑,畏手畏脚;对于不能直接搬过来的东西,我们则“借鉴化用”:对外来的东西或是继承下来的东西,加以筛选、加工,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化用”并不简单,也考量着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当然,我们要想在科技上取得独立的地位,甚至领先于世界强国,我们就必须超越“移用”“化用”阶段,破除科技“藩篱”,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和经济实力走科技创新之路。中国的航空航天科技,中国的量子卫星技术,中国的桥梁船舶和生物医药技术,正是以“独创”为主终至成功的明证。“移用”“化用”到“独创”,可谓中国科技的发展壮大之路。
具体行文,议论说理要体现出思辨性色彩,要能全面地看待“移用”“化用”“独创”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能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论述要全面深刻,不要在作文中呈现出一种厚此薄彼,或者非此及彼的简单化思维。“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其实就是提醒考生不要泛泛地议论,要有真实的有个性的见解,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应是有“我”之文。
立意:
1.以移用为基,以化用为翼,以独创为魂,中华文化恒久远。
2.移用、化用固然重要,但惟有独创才是发展的根本和灵魂。
3.勇敢地拿来,大胆地鉴别,积极地创新,这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4.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走适合国情的创造性发展之路。
5.成功无法复制,人生有无数种可能,适合自己的才最最好的。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跨越,再跨越,盛世显荣华
体育是媒介,奥运是桥梁,“双奥之城”北京以绝世的风华闪耀世界,让国人也让世界感受到体育和奥运的魅力,以及和平与发展的要义。两次奥运,两度跨越,跨越,再跨越,这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以经济与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兴盛态势。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
“东亚病夫”的世纪之辱犹在眼前,帝国主义列强的枪炮隆隆声仍在耳畔。在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中无颗粟果腹的年代里,先不奢谈体育事业的发展,就连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无法得到保障。羸弱的躯体,怎能担负起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重任?所以,我们要发展经济,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还国民一个健康的体魄。在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里,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并千方百计地进行科研创新,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因为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的竞争已经提升为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今,双奥之城,双星闪耀,两度“跨越”的辉煌,今昔对照,正是我国综合国力高速发展的明证。
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这是了不起的跨越;同样的,由“精英体育”到“群众体育”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跨越。我们曾经历过“唯金牌”的时代,我们曾把成败得失看得比性命还重,但“双奥会”让我们,也让世界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赢了,我们热烈欢呼;败了,我们永不言弃。参赛了就是胜利,拼搏了就是冠军。成亦英雄,败亦英雄。所有拼搏的运动健儿们都是我们青年的偶像和榜样,各项体育运动开始大众化,就连以往小众的冰雪运动也在民间蓬勃兴起。这才是体育以及奥运的真正要义,这才是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真正标志,也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一个巨大的跨越。
在“跨越”和“再跨越”中,我们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之路,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兴盛之路。当然,我们也见证了自己由懵懂儿童到有为青年的成长之路。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未来前行,征途漫漫,前方尚有无数的关隘险阻正等候着我们去跨越。
国家的跨越,需要以综合实力作保障;个人的跨越,同样需要个人实力来支撑。而且,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个人的跨越要与国家的跨越同频共振,国家的跨越更需要我们无数有为青年共同努力。
在跨越中,我们的人生走向光明;在跨越中,我们的国家走向辉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明确了写作主题“跨越,再跨越”。
(1)结合背景材料,“跨越,再跨越”指的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2008年和2022年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代表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高度,两次“跨越性”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也让我们懂得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梦想。
(2)审读材料内涵要把握其中暗含的因果逻辑,如“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什么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什么说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体育事业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有何重要意义?”据材料中的图表可知,两次奥运会中,中国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体育事业真正发展成为全民性质的事业,而不是少数人的运动或是“贵族运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强大,最根本的保障就是有着强健体魄的国民,而非“东亚病夫”,历史已经给我们留下过惨痛的经验教训,我们自然不能重蹈覆辙。而中国体育事业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促进,二是国民的觉醒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也证明了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3)当然,我们更要明白,体育事业关乎我们每个国民,体育事业的发展要依靠我们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所以,“未来前行”,我们要把自己“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考生写作,不宜就奥运只谈奥运,就体育只谈体育,思考要呈现出阶梯式的高度,如由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体会到中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联想到体育事业在中国的群众化发展趋势,而这恰恰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准,再进一步思考体育事业与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要充分体现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要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命运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写作思维还可以具体化到个人的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思考针对新时代的青年个体,我们如何实现自我的“跨越,再跨越”,从而避免作文陷入“唱高调”的怪圈。
立意:
1.中国在不断“跨越”,走向兴旺发达。
2.跨越无止境,民族正复兴。
3.跨越的根本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4.中国的跨越,青年的责任。
5.在跨越前行中,我们与国家同步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