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7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体会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4.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味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体会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速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朱德同志的回忆性文章来了解一下。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篇文章是朱德同志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本文原题目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出版了《朱德选集》,改题目为《回忆我的母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速读课文,根据语境理解生字词。请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文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划分的理由。
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
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
第二层(第8—13段):突破家庭范围,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命,表现出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三)研读品味,合作探究
研读品味一:关键段,知作用
1.第一自然段的点明主旨的句子、线索、感情基调各是什么?
【讨论展示】主旨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线索:“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感情基调:“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2.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悲痛之情,奠定文章的感情。
研读品味二:据事件,析形象
先带着问题自由默读第2—13段,边读边思考,接着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完善答案。
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由此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讨论展示】
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
⑴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第2—7段);
①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②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
③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
④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例,我看到了一位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的母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