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100字。  22  《孟子》三章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结合实际体会“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和忧患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
  2. 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四书”和“五经”吗?对,“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念和政治活动的书。这节课,我们学习《孟子》三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
  1.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孟子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尊崇的偶像;到了唐代已将孔子和孟子并称;元、明时孟子被称为“亚圣”。
  2.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散文以说理议论为主,但亦有记叙成分,如故事寓言等。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以《老子》《论语》《墨子》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散文,篇幅短小,多是片段式、语录体的文章,词约义丰,富含哲理,并包含部分记事的内容;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散文形象鲜明,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第三阶段是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这一时期的散文更加成熟,议论和记叙的分工更加明确,说理更透彻,逻辑更周密,常寓理于物。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军事、天文历法等各类领域,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推动作用,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二)初读感知
  1.听老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节奏和情感。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句的停顿和情感。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全班点评。
  4. 学生默读课文,凭语感和文言积累,借助课下注释或参考资料,试着读通文意。不理解的词句做批注,以备全班质疑问答。
  5.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词句,全班进行质疑问答,教师适时点拨。
  6.检查巩固本课重要词句,把握语言现象。
  ⑴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⑵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七里之郭。()
  池非不深也。()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⑶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
  利  地利不如人和  (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城  三里之城      (       )
  城非不高也    (       )
  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去国怀乡        (      )
  三里之城      (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之  多助之至      (            )
  天下顺之      (            )
  亲戚畔之     (             )
  ⑷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明确】
  ⑴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⑵古今异义
  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姓。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⑶一词多义
  利  地利不如人和(优势,名词)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形容词)
  城  三里之城(内城,名词)
  城非不高也(城墙,名词)
  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名词)
  去国怀乡(国都,名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