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590字。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深邃的历史星空中无数先贤用锦言妙语点亮思想的明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端居耻圣明”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     ”运用比喻写出与友人的难分难舍;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寂寞沙洲冷”蕴含着诗人被贬黄州的高洁自许;陆游《卜算子??咏梅》“     ,只有香如故”表明词人虽浑身碎骨而此志不移的精神;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禅房花木深”描绘禅院美妙的环境;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     ”反映卖炭翁矛盾心理和悲惨遭遇;庄子《北冥有鱼》“水击三千里,     ”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     ”抒发诗人推己及人的美好愿望,而这正是《大道之行》“人不独亲其亲,     ”的大同理想。
  2.(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翌①日清晨,我们登上黄山之巅。只见云气 liáo②绕,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甲于北海宾馆,白鹅岭。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乙。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青翠而玲珑;从山腰仰视,     ,     。
  这云雾中的黄山不仅是文人心中的艺术宝库,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风景。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
  ①     (A.yì  B.lì)
  ②     (A.潦  B.缭)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A.弥漫  B.蔓延)
  乙      (A.飘忽不定   B.瞬息万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它与前文意思连贯,句式相同。
  二、阅读(70分)
  3.(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战争背景下创作的。
  B.诗人在诗中只是客观的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
  C.诗的标题是“石壕吏”,文中对官吏是详细,对老妇是略写。
  D.诗中“捉”写出了官吏手段的强硬,表现了官吏的凶残和霸道。
  (2)请谈谈你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话的理解。
  4.(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①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②,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顾炎武《与人书》)
  【注释】①习染:逐渐沾染不好的习气。②审问:细致深入地思索探究。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子羔,姓高,名柴,曾为卫国士师;原宪,字子思,曾为鲁国邑宰。
  (1)请根据提示推断下列加点词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