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16.孤独之旅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小说主要内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3.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培养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难点:小说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写作特色。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展示
(一)激情导入
孤独有时是一种情调,可以慢慢品味自己的小秘密或独自享受自己的独处空间;孤独有时又是一种疼痛,就像茧化蝶,坚持过来了,通过了这一层考验,就可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有一个新的自我提升。每个人的孤独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孤独是有所得的,而有的仅仅是成为了生命中的一抹颓废之色。我们今天跟随曹文轩的脚步,和杜小康一起品味他的孤独之旅,看看他的孤独是否有所得……
板书课题: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二)走进课文
环节一:了解作者,感知小说
(一)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二)《草房子》简介
课件出示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杜小康家原来是全村首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他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时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时,他已经骑着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的游乐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瞬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于是他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始了放鸭生活……
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草房子》整个作品的内容,让他们了解节选课文之前和之后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孤独”的含义。
环节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课件出示
提示:本文虽然是节选,但也符合小说的基本结构。梳理内容抓住小说的要素梳理。
预设:
开端: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守护鸭群孤独感受。
高潮:杜小康在芦苇荡中遭遇暴风雨勇敢保护鸭群。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用一句话概括:
杜小康离家随父到芦苇荡中放鸭所经历的充满着艰辛与孤独的生活,却也恰好是他得以蜕变成长的人生必修课。
技法指导: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2.杜小康成长前后有什么变化?
请大家回顾这篇文章的情节,概括杜小康成长的过程。
开始时: 惶恐、软弱 长大了
结束时: 坚强、成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