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30字。
17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感悟“成长”的含义,开阔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2.体会本文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
3.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到了九年级,同学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的确,你们的身高或许超过了父母、老师,但你们的心理“长大”了吗?你们能否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使他痛苦也令他成长。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茬(chá) 抠(kōu) 嬉闹(xī) 掺杂(chān) 觅食(mì)
撩逗(liáo) 凹地(āo) 胆怯(qiè) 戳破(chuō) 驱除(qū)
空旷(kuàng) 眺望(tiào)
2.解释下列词语。
(1)厚实:丰富、富裕。 (2)嬉闹:嬉笑打闹。
(3)撩逗:挑逗、招惹。 (4)驱除:赶走,除掉。
(5)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6)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②机灵。
(7)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9)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4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
微妙》《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等。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2.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第八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选入课本时,作者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曾经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的《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3.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并考虑一下,这篇小说的故事结构是怎样的。(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合作探究
1.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