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00字。  21.智取生辰纲
  一、明确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3.了解早起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贯通。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2.难点: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板书: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二)走进课文
  环节一:关注作者,了解背景
  课件出示
  1.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辞章诗歌,精通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闭门著述,最终写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2.作品链接
  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抨击。全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整部名著,便于了解节选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本文在整个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 gà)朴刀(pō)  恁地(nèn)怨怅(chàng)  省得(xǐng)  着意(zhuó)兀的(wù)  喏喏连声(nuò)  草芥(jiè)剜口割舌(wān)  忒认真(tuī)  面面厮觑(qù)  聒噪(guō)晁盖(cháo)  三阮(ruǎn)
  2.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2)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指导: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4)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预设:
  (1)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2)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3)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4)预设: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3.梳理情节,划分层次。
  课件出示
  提示: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划分。
  预设: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可将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再要回言”至“唱道:……楼上王孙把扇摇”)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那汉子口里唱着”至“也这般啰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至“挣不动,说不的”)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