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80字。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整体把握内容、主旨或观点
1.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关于个人成长,孔子同样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以下选项最贴合该观点的一项是( )
A.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B.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C.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根据《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下面各项中,分析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说明土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
(2)乡土社会是安稳的社会,没有社会冲突,其权力结构以同意权力为主。( )
(3)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 )
(4)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且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 )
(5)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 )
(6)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
3.在班级“我读红楼”分享会上,有个小组准备介绍《红楼梦》的情节主线和作品主题,请你从下列“红楼梦曲”中为他们选择一首作为背景,写出曲词名和选择理由。
①《红楼梦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②《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③《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调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饶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4.下列对联挂在何处?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
A.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秦可卿上房
B.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荣国府大厅
C.烟霞闲骨骼,泉石野生涯。/探春卧室
D.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贾府宗祠(53回)
5.下列运用《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某些现象,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南方看不上北方,沿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