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60字。
2023届高三语文周末检测(二)
命题人:朱仙凤 审核人:臧铭勋 日期:9.11
总分:80分,考试时间:55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朱 珪 传
朱珪,字石君,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三年成进士,年甫十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出为安徽巡抚。皖北水灾,驰驿往振,携仆数人,与村民同舟渡,振宿州、泗州、砀山、灵壁、五河、盱眙馀灾,轻者贷以粮种。筑决堤,展春振,并躬莅其事,民无流亡。五十九年,调广东。嘉庆元年,授总督,兼署巡抚。和珅忌之,授受[注]礼成,珪进颂册,因加指摘。高宗曰:“陈善纳诲,师傅之职宜尔,非汝所知也。”会大学士缺,诏召珪,卒为和珅所沮。以广东艇匪扰劫闽、浙,责珪不能缉捕,寝前命,左迁安徽巡抚。皖北复灾,亲治振,官吏无侵蚀。三省教匪起,安徽亦多伏莽。珪曰:“疑而索之,是激之变。”亲驻界上筹防御,遍莅颍、亳所属,集乡老教诫之。民感化,境内迄无事。
四年正月,高宗崩,仁宗即驰驿召珪,闻命奔赴。途中上疏,略曰:“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修身则严诚欺之界,观人则辨义利之防。君心正而四维张,朝廷清而九牧肃。惟愿皇上无忘尧、舜自任之心,臣敢不勉仁义事君之道。”至京,命直南书房,时召独对,用人行政悉以谘之。寻充上书房总师傅,调户部尚书。诏清漕政,禁浮收。疆吏以运丁苦累,仰给州县,州县不得不取诸民,珪谓小民未见清漕之益,先受其害,力争罢之。
年七十六,以老乞休,温诏慰留。未几,召对乾清宫,眩晕,扶归第,数日卒。上亲奠,哭之恸。赠太傅,祀贤良祠,赐金治丧。诏:“珪自为师傅,凡所陈说,无非唐、虞、三代之言,稍涉时趋者不出诸口,启沃至多。揆诸谥法,足当‘正’字而无愧,特谥文正。”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注]授受,此处指乾隆传帝位给嘉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B.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C.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D.天子之孝以继志述事为大/亲政伊始远听/近瞻默运/乾纲雱施/涣号阳刚之气/如日重光/恻怛之仁无幽不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职掌户籍、人口和财政,职能类似于今日之民政部与财政部。
B.漕政,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赈济灾民和接济军需时而采取的整套的政策办法。
C.太傅,中国古代高级职官,负责教导太子或辅佐皇帝,引导并矫正其做人做事或施政。
D.三代,这里指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朝,传统认为这三朝都有圣君治国,生活美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珪曾先后两度出任安徽巡抚,都遇上大灾,他每次都能亲临灾区,赈灾济民,减轻灾民的痛苦。
B.朱珪政绩突出,和珅妒忌他,在朱珪调职提升的过程中多次阻拦,使二人的矛盾加深并复杂化。
C.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民众起事,朱珪不是简单地推测搜捕嫌疑人,而是深入民间善加训导,化解了危机。
D.清高宗对朱珪十分器重;仁宗对他更是信任有加,在行政时都征求他的意见。他的去世,使仁宗十分伤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广东艇匪扰劫闽、浙,责珪不能缉捕,寝前命,左迁安徽巡抚。(4分)
(2)惟愿皇上无忘尧、舜自任之心,臣敢不勉仁义事君之道。(4分)
5.清仁宗认为朱珪“足当正字而无愧”,其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
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