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80字。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时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重点)
2.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重点)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第8课,并完成第8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藤野先生》的时候,鲁迅在文中提到,日俄战争期间,俄国的托尔斯泰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一句:“你改悔罢!”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你知道托尔斯泰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他身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吧!
板书设计: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二、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作者 茨威格 生卒年 1881—1942 国籍 奥地利
评价 作家、评论家
作品风格 其小说、人物传记,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情感)著称;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擅长用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代表作品 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大师》《罗曼??罗兰》等
2.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游历西欧,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丰富,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3.传记。
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是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的。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体;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读通读顺,并尝试认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总体印象。
预设:
(1)重点字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脸颊(jiá) 黝黑(yǒu)
粗糙(cāo) 崎岖(qí)
平yōnɡ(庸) 滞留(zhì)
愚钝(dùn) qì(器)宇
蒙昧(mèi) 酒肆(sì)
缰绳(jiānɡ) 轩昂(ánɡ)
胆qiè(怯) 藏污纳垢(ɡòu)
鹤立鸡群(hè) 正襟危坐(jīn)
诚惶诚恐(huánɡ) 入mù(木)三分 胡髭(zī) 长髯(rán)
一绺(liǔ) 鬈发(quán)
锃亮(zènɡ) 粗鄙(bǐ)
禁锢(ɡù) 侏儒(zhū)
无垠(yín) 粗制滥造(làn)
颔首低眉(hàn) 意趣盎然(ànɡ)
(2)总体印象:伟大、深邃。
2.梳理脉络,划分层次。
师:文章共有9个段落,看看文章能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预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