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70字。
2023届南通零模作文解读:“创造不是乱造”
【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新华社曾用“或可自赏,莫付流觞”来评价某女诗人的诗歌,意为有些作品自己欣赏就好,但不要公之于世。由此我们联想到书画界用注射器“射画”的书画作品、影视界“手撕鬼子”“石头砸飞机”的抗日神剧等现象。创造不是乱造,艺术作品要体现真、善、美,并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给大众以审美的愉悦。
以上论述不仅对艺术,也对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一、材料观点
材料中的诗作、书画、影视,都是举例,就像今年新高考1卷中关于围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一样,什么手本身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从*手出发,联系到生活中的其他类似情况,这才叫“得到启示”。
今年高考题中,材料直接告诉考生,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要求你写的是“启示”:其实是你的“由此及彼”的能力,也就是主要关于“基础与创造”的道理对我们的启示,用围棋中的“基础与创造”的道理,类比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这里的材料,也直接告诉你了,“创造不是乱造”,艺术作品如此,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就是要求我们把艺术上的“创造和乱造”的道理,类比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所以,材料翻译如下:
有的艺术作品打着“创造”的旗号“乱造”,创造不是乱造,创造有自己的边界:以真善美为标准,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
基于上,参考立意:
1、用“真善美”的标准来区分“创造与乱造”(认同材料观点)
2、用人民的选择标准来创造而非用自我的标准去乱造(暗含多样性)
3、“创造与乱造”的区分标准允许不同,因为人民本身就是多样的(带点思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