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40字。
19 怀疑与学问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有关“治学”的名人名言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陈宏谋
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朱熹
二、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顾颉刚以治学严谨著称,他曾校点清代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这本书很薄,他却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几个月才校点完,由此,他知道了辨伪的必要性,发起编辑《辨伪丛刊》,同时决心要从“辨伪书”到“辨伪史”。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做了许多辨伪的文字,他的一生几乎都与“怀疑”相伴,并以此为基础成为一代史学大师。《怀疑与学问》是他对后人的真情告白。
四、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顾颉刚( jié ) 程颐( yí )
张载( zài ) 虚妄( wàng )
停滞( zhì ) 盲从( máng )
折扣( zhé ) 墨守( mò )
譬如( pì ) 塾师( shú )
腐草为萤( yíng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