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10字。

  九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学导设计
  宁海明望中学  陈语
  课  题 沁园春 雪 执教时间 2022.9
  设计者 九年级备课组 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军全党的领导地位。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威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给人以豪迈感和崇高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似排山倒海,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而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实在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通过诵读和品析,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的思想。
  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1.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诗词的画面,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课前准备 PPT 查阅毛泽东以及背景资料
  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题目解析。 一、背景导入新课
  1945年9月6日,毛泽东抵达重庆几天后,便以1936年2月的旧作《沁园春??雪》赠柳亚子。毛泽东以此词为酬赠之作,不拟发表。但《中央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后,吴祖光将此词公开发表出来,并附一文言评说,认为是一首气魄极大之作。词发表后,重庆各界为之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广为传颂的名篇!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板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分外(fèn)   稍逊(xùn)   折腰(zhé)    数风流人物(shǔ)
  妖娆(ráo)        竞折腰(jìng)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
  (2)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