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00字。

  《老子》四章教师版导学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识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道德经》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该书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2.知背景
  老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同时,他们也出于忧患意识,为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老子就是秉持这一思想的大哲学家。
  3.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十辐共一毂(中空出),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和泥)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踮起脚)者不立,跨(跨大步行走)者不行,自见(显露)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清楚),自伐(自我夸耀)者无功(名作动,建立功业),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长(长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赘瘤),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动词,为,做)。(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刚强)。知足者富,强(勤勉)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长存,长寿)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安然未变)易持(持守,把持),其未兆(名作动,出现征兆)易谋(解决)。其脆易泮(分离),其微(细微)易散(散失)。为(动词,做)之于未有,治(动词,处理)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毛的末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失败)之,执(有所把持)者失(失去)之。是以圣人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接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