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757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次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积累运用 18分
1. 按要求填空。
⑴_________ ,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⑵________________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
⑶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极写阿房宫的占地广且巍峨高大。
2.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回目中将探春称为“敏探春”。结合小说第五十五回或第五十六回的内容,简要阐释“敏”的内涵。(分析其中一回内容即可)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3. 按要求选择。
(1)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至丹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
B. 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C 斯用兵之效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与“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并国二十 B. 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C.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D.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4)下列说法,不符合苏洵的《六国论》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
B. 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 “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
D. 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
二、阅 读 62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大数据技术基于用户分析,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和精准推送,帮助用户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互联网平台使人们不再从同样的渠道接收相同的资讯,也更方便人们依据自身的偏好、需求等因素,建立起各种网络社交关系,获得存在感、归属感,实现审美共情、情感共通。
②圈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互联网世界中的海量内容,人们需要高效地筛选出有效信息,因此形成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另外,当前文艺类型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细分,无论个人爱好多么小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_________。然而这一过程也容易造成“信息茧房”,圈层内部与外界相隔膜,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限定在特定领域,缺乏对社会文化的整体关注和认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