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240字。

  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一)
  高考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10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答题模式:手法+解释+效果+情感
  一、比喻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贴切地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李白的《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其中五、六两句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梭,倒映在清溪之中。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一)化无形为有形,从抽象到具体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宋]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比喻(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一样深,一半分给你,一半分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难以言状的离愁(1分)。(将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让人感受分袂的痛苦,语颇隽永,意蕴深邃。)
  【拓展】
  创作背景: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次年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词当作于是时。
  离尊:指离别时作者与挚友把酒饯行。
  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作为“送别曲”和“友谊歌”而被广泛传唱,被称为“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千寻横铁锁:三国时期,吴国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索、铁锥,抗拒晋军,但最终投降晋军,东吴遂亡。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友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翻译】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平分给你我。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二)从具体到生动
  江上看山
  苏轼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