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50字。
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句(gōu)芒,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东方之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以它命名的卫星“句芒号”,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叶绿素荧光的高精度定量遥感测量,是太空的“碳汇王者”。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在“句芒号”卫星发射前,我国传统的碳汇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对森林植被进行抽样监测,碳星的应用将改变这一现状,标志着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森林碳汇监测需要有高精度的植被数据作为支撑,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研制团队创新性地将天基测绘‘激光雷达+光学相机’为代表的主被动联合观测手段应用到森林监测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表示,通过卫星获取高精度数据,对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要求很高。卫星研制团队基于现有技术基础,设计出了天基森林碳汇监测的“绝佳方案”:以激光雷达波束翻倍、重频提升逾30倍,配置5个多光谱相机进行5角度综合观测。这种主被动联合观测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的优势,同时还能利用激光校准多光谱相机精度,充分满足了森林碳汇监测的精度需求。
植被高度、植被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大气PM2.5含量是计算森林碳汇能力的核心数据。为此,“句芒号”卫星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多种载荷支持获取以上数据,其先进的技术还能确保数据“准、全、细、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句芒号”卫星工作模式极其复杂,按照载荷工作模式组合计算多达47种。除了碳汇测量外,“句芒号”卫星还能够完成其它多个领域的任务。例如,它可应用于环保、测绘、气象、农业、减灾等领域,支撑作物评估、植物病虫害监测、灾害应急成像等工作。
另外,研制团队考虑要让卫星支持更多应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卫星易用、好操控。为此,研制团队从硬件上保证各种载荷数据独立传递,从软件上让卫星“智能化”,根据设定的边界条件参数实现自主辨别海洋、陆地、光照条件,并以此自动规划“最佳探测任务”流程,实现完全的自主任务规划。在这种设计下,除了特殊或突发的任务外,“句芒号”卫星无需用户“操心”,就能如同智能扫地机器人一样,一键开机,扫哪里、怎么扫、一气呵成。
(摘自张桂贵、方经纶《“句芒号”上天太空“碳汇王者”有多牛?》)
材料二
专家介绍,植被高度、植被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大气PM2.5含量是计算森林碳汇能力的核心数据。“向芒号”配置了多波束激光雷达、多角度多光谱相机、超光谱探测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等载荷,支持获取以上数据,并确保数据“准、全、细、精”。
植被测高结果“准”。“句芒号”卫星上的多波束激光雷达通过计算激光到达树冠以及地面的时间差,可计算出树木的高度。研制团队通过数据反演、仿真分析、应用测试等,实现5台激光器1秒发射激光共200次,并对激光雷达所需的卫星环境和硬件配置进行适应性设计,克服了散热等难题,最终实现测点间隔由公里级跨越至百米级,植被测高精度大幅提升。
获取植被面积“全”。为了准确还原森林茂密程度,“句芒号”卫星设计安装了5个多光谱相机,实现对地5角度立体观测。同时,为了避免植被阴、阳面光线影响,研制团队还创新方法,确保5角度成像光谱响应一致。实现这些能力后,5角度多光谱相机可帮助卫星绘制一幅“立体”植被分布图,精准覆盖观测区域的一草一木。
叶绿素荧光探测“细”。叶绿素荧光高精度制图是“句芒号”卫星支撑高精度碳汇监测的重要环节。但叶绿素荧光的能量非常小,仅有0.5%—2%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为提升叶绿素光谱探测精细程度,该卫星配置了超光谱探测仪,并创新使用了光栅分光原理,将光谱分辨率较传统提升了10倍,可探测到太阳光细微的明暗变化。
大气校正数据“精”。为了去除大气对卫星监测数据的影响,“句芒号”卫星专门配置了偏振成像仪,支持35个角度监测大气PM2.5含量,获取大气横向PM2.5含量信息。同时,该卫星还增配了大气激光雷达,用于获取大气纵向PM2.5含量信息。一横一纵,就将数据结果由二维变成了三维立体信息,确保大气校正更精准。
(摘自冯华、张未《“句芒”探碳看点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被动联合观测模式,既使激光雷达和多光谱相机的优势得以发挥,又使森林碳汇监测的精度需求得以满足。
B.为了能够实现完全的自主任务规划,研制团队既要考虑让卫星支持更多应用,还要考虑让卫星易用并且好操控。
C.“句芒号”能够支持获取并确保数据“准、全、细、精”,这主要是通过列举数字体现的,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D.“句芒号”卫星专门配置的偏振成像仪旨在去除大气对卫星监测数据的影响,不能用于获取大气纵向含量信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星的应用终会改变我国主要依靠人工对森林植被抽样监测的碳汇测量模式。
B.即使能够智能规划最佳探测任务流程,“句芒号”卫星有时仍需用户“操心”。
C.叶绿素荧光是计算森林碳汇能力最重要的核心数据,其探测精细程度至关重要。
D.两则材料都论及“句芒”确保数据“准、全、细、精”,但材料二更加详细。
(3)下列选项,卫星功能用途与材料中“句芒号”相同的一项是
A.“亚洲一号”,于1990年4月7日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主要为中国及亚洲各国提供通信服务。
B.“探路者号”,于1997年7月4日在火星表面着陆,为地球上的科学家们传回大量火星地貌信息以供分析。
C.“高分四号”,于2015年12月29日在西昌成功发射,在监测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D.“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采自月球的样品为月球和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分析。
(5)如何全面发挥“句芒号”卫星的使用价值,使其成为牛气冲天的太空“碳汇王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柱下史入关【注】
郭沫若
盛夏的太阳照在沉雄的函谷关头,屋脊上的鳌鱼和关门洞口上的朝阳双凤都好象在喘息着的一样。关外有几株白杨,肥厚的大叶在空中翻作白的的光辉。无数的鸣蝉正在力竭声嘶地苦叫。遍体如焚的大地之上,只在这些白杨树下残留着一段阴影了。
老聃与关令尹相携在树荫下坐定。他的须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