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3题,约9020字。答案扫描。

  嘉兴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
  语文 试题卷                (2022. 9)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部文学作品,在写作时,一边写,一边就有人阅读,并在旁边写上评语,犹如旧时在私塾中读诗写文,塾师给作文写评语一样,这种情况,在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而《红楼梦》却是如此,在创作的同时,就有评书的人随时评阅。“甲戌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的话,说明“甲戌”是“再评”。既是“再评”,自然有“初评”。“甲戌”是1754年,那么“初评”是哪一年呢?起码退回半年、一年,甚至两年,正是曹雪芹三十来岁的时候,也正是创作《红楼梦》的主要原稿时期。“乙卯本”“庚辰本”所记,都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也就是说自“甲戌”前一二年到“己卯”“庚辰”,这八九年间,“脂砚斋”评阅过四次。而这个时期,曹雪芹一定也一再修改自己的原稿,或者续写自己的作品。悬想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时,虽然“举家食粥酒常赊”,日子不十分富裕,但一定颇得志同道合者切磋之乐。可惜全书没有写完,他就过早地去世了。
  说是“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其实在当时也不只是脂砚斋一个人阅评,从最早就有别人参与阅评。“甲戌本”即有脂砚斋一条评语道:
  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加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
  从这段“脂评”中,可以看到两点主要的问题。一是“脂砚斋评阅”的方法,即随意看,随意批,看了一遍又一遍,批了一次又一次,他以此为“乐”,有前后照应的评语,也有前后重复的评语,或者自己后来否定自己从前的批语等等。因为是“偶有所得”的批语,就不同于反复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二是除他评阅之外,还有“诸公”即除他之外,还有别人也在阅读时加批,而且别人不是一人,是“诸公”,是好几人。据现在十几种传世的抄本看,在这些眉批、央批、旁批、总批等等纷繁的批语中,署名除“脂砚斋”外,还有“畸笏叟”“松斋”“梅溪”“常村”等人,在评语中还提到“堂村”“杏斋”“煦堂”等名字。这些评者的批语,虽然不少都署了名,但究竟是谁,和曹雪芹有什么关系,却都不得而知。但又有不少蛛丝马迹,供人猜想。作为研究考据的科学证据则不足,作为引起怀疑想入非非的因素则有余。这样就众说纷纭,十分热闹,莫衷一是了。
  “脂砚斋”姓甚名谁,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与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虽然不少人解说过,甚至说就是《红楼梦》故事中的史湘云等等,但都不足为凭,因为均无科学论证,大都是臆断之词。但有几点却可以肯定:
  一是脂砚斋是极熟悉曹雪芹所写故事背景及曹雪芹家庭历史的人。至于是男是女、长辈平辈,是族人还是亲戚,都无法肯定。
  二是死得也较早,在曹雪芹去世之后,不久也就去世了. 有一条畸笏叟的批语证明此点。批语云:
  前批者寥寥。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 今丁亥夏只剩老朽一枚,宁不痛杀。
  在“靖藏本”“庚辰本”第二十二回凤姐点戏一段均有此批。“畸笏叟”不少批语都注明“丁亥夏”,此批虽未注明“畸笏叟”,但据研究,肯定是“畸笏叟”的批。据研究者考证,“脂砚斋”早在甲申前已去世。“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即曹雪芹去世后,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脂砚斋”也去世了。“壬牛”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历1762年,“丁亥”是乾隆三十年,公历1767年,前后差五年,“畸笏叟”还在批书。
  (摘自邓云乡《红楼梦导读•“脂评”简介》)
  材料二:
  脂砚斋究竟是谁?
  《红楼梦》的批者“为作者之叔”和“书中宝玉乃雪芹叔辈”这两个消息,是裕瑞的批语中首先透露的。雪芹的好友明义和明琳,都是裕瑞的舅父,雪芹曾把《红楼梦》稿本送给明义看,明义题了二十首诗。雪芹有一次在明琳的“养石轩”高声谈笑,敦敏有诗记其事。裕瑞的消息既从其舅父处得来,应可信为真实。裕瑞批日:
  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皆诸姑辈也。
  曹寅有一首诗题说“辛卯三月二十六日,闻珍儿荡,书此忍恸,兼示四侄,及西轩诸友三首。”这位“四侄”能作诗,他的伯父还居然与他唱和。这个“四侄”也不知其名,只知其字或号是“竹磵”。我们知道曹家这一辈的名字,如颙、颀、覜,都从“页(頁)”字旁,则“竹磵”之名,亦必从“页”。鉴于曹家二代的名和字,皆从《书》《诗》成语而来。但“磵”字不见于经籍,始见于《玉篇》,据《正字通》乃“涧”之或体,则《卫风•考槃》是其出处无疑。诗云“考槃在涧,硕人之宽”,则竹磵或名“硕”,正与颙、颀、覜排行相同。
  我们现在不妨推测一下:如果曹寅的四侄竹磵,名“硕”,那么他即是脂砚。因为:首先,“硕”字从“石”从“页”,“页”为颙、颀、覜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们都是同辈,在《红楼梦》前部,宝玉的主要模特儿是曹硕(即脂砚斋),所以在第一回中,书中主角原来是一块“石头”;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曲中的“情种”不是作者,而是“石头”。正是脂砚自己,坚持要称此书为“石头记”。其实,“砚”字从“石”从“见”,在篆文中,“页”“见”二字颇为相似。“脂砚”之“脂”,无疑是从宝玉前生在太虚幻境中的道号“赤瑕宫神瑛侍者”暗示而来,因为胭脂是红色,正与赤瑕相应。可见在“脂砚”这一笔名中,包含着他的真名“硕”,也暗示着书中主角“前生”的道号。曹竹磵十四五岁即能作上巳诗,其伯父曾和他的韵,也和小说中宝玉十三四岁即能作诗,大致相符。
  (摘编自吴世昌《红楼梦探源》)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就有多人对原稿随时阅览批注,曹雪芹也一定一再修改或续写作品。
  B. 《红楼梦》脂评本的评语有眉批、夹批,旁批、总批等多种形式,很多评点者在作批语的时候署了名。
  C. 学者对于“脂砚斋”身份的探究,都苦于缺少直接证据,且都流于主观臆断,无法形成确凿的共识。
  D. 可以确定的是,“脂砚斋”和“畸笏叟”是两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对《红楼梦》原稿做了大量的批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脂砚斋到底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红学研究中至今未破解的重大谜题。
  B. “脂砚斋”写评语相当谨慎,在阅读了别人的批语后,广泛采纳别人的意见综合作评,避免了重复。
  C. 探究“脂砚斋”的真实身份,要寻找大量资料,考查其来源出处,结合相关背景,进行科学论证。
  D. 两则材料都努力通过批者评语原文去发掘和“脂砚斋”有关的信息,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直接性。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脂砚斋可能叫曹硕”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 明义的外甥裕瑞透露了脂砚斋“为作者之叔”和“书中宝玉乃雪芹叔辈”这两个消息,应可信真实。
  B. 《诗经•卫风•考槃》中有“考槃在涧,硕人之宽。而竹磵(涧)的名字可能是诗句中提到的“硕”。
  C. “硕”字从“石”从“页”,“页”为曹家三子曹颙、曹颀、曹覜各名的共同偏旁,也指出他们都是同辈。
  D. 贾宝玉主要原型“脂砚斋”的“砚”字从“石”从“见。而在篆文中,“页”和“见”二字颇为相似。
  4. 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                         
  5. 《红楼梦》中提到宝玉三四岁时,元春曾教他认字、读书,脂砚斋在“其名分虽系姐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这句的行间朱批中说:“批书人领到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脂砚斋何以下此评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怀念二叔
  巴金
  近几年我常为自己的《全集》写后记,一年中写三四篇《代跋》,要解释旧作,我有时谈到成都的老家。今年夏天我虽然写得少些,但是我做过一个愉快的梦,在一间有纱窗的木板壁漆成绿色的书房里,我和三哥李尧林站在书桌前听二叔讲书。“必讼!”二叔忽然拍着书桌大声说,“说得好!”
  我吃了一惊。在八九年大病之后我总是睡不安稳,也少做梦,就是进入梦境,也恍恍惚惚,脑子并不清楚。这一次却相反,我明明感觉到舒适的夏夜凉风。醒在床上,我还听见二叔的声音,他讲书时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必讼!”我很激动,一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