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230字。

  【2022年秋季重庆重点名校高三9月考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重庆南开中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及祥练之夕,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解褐辅国功曹,转参征虏军事。寻守廷尉,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帐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优诏许之。九年,卒,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初,隐之为奉朝请,谢石请为卫将军主簿。隐之将嫁女,石知其贫素,遣女必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使者至,方见婢牵犬卖之,此外萧然无办。后至自番禺,其妻刘氏赍沈香一斤,隐之见之,遂投于湖亭之水。
  (节选自公众号山城学术圈《吴隐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B.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C.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D.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铨衡,衡量轻重的器具,引申为评量品鉴的意思,也指评量人才或执掌铨选的职位。
  B.解褐,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褐是粗布短衣,古时是贫贱的人所穿着的衣服。
  C.夷齐,伯夷和叔齐的并称,兄弟二人是历代仁人志士抱节守志、清正廉明的典范。
  D.致事,指官员告老辞官,同致仕。古代致事的年龄一般是六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隐之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不久母亲也去世;他的身世十分可怜,让邻居甚至过路人都不禁为之伤心落泪。
  B.吴隐之刚入仕便身居重要职位,这有赖于吏部尚书韩康伯对他的赏识;韩康伯如此器重他,又与韩母有着莫大的关系。
  C.吴隐之赴任广州途中,酌“贪泉”而饮,还当即赋诗一首,不仅体现出他超凡的见识,更体现出他清廉的志向与信心。
  D.吴隐之有着清廉的操守和简朴的生活习惯,因此即便家境贫寒,他也不占便宜,不贪财货,甚至连应得的俸禄也分与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寻守廷尉,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
  译文:
  (2)石知其贫素,遣女必当率薄,乃令移厨帐助其经营。
  译文:
  14.吴隐之在广州为官时最能体现其“清操”的事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重庆八中9月月考)
  游江阴三山记①
  朱德润
  ①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
  ②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