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90字。

  第七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说,《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就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是对帝王将相的历史之颠覆,又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认为,《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遍《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
  材料二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红楼女儿结海棠诗社,写下海棠诗,其中以宝钗黛玉二人的诗作最为突出。曹雪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既要写出二人出类拔萃的才华,又要通过她们不同的诗作出色地表现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薛宝钗诗)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承“胭脂”句发挥,白海棠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亦自写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承“冰雪”句开掘,庚辰本此处有脂批:“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份。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己害人都不自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林黛玉诗)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的持重相反,黛玉笔下的种花人“半卷湘帘半掩门”,潇洒活泼,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月窟仙人”不恰似“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其时黛玉正居父丧,孝服在身,满腹的哀愁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以“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宝钗四平八稳的诗作评为第一了。
  材料三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说的是香菱学诗的故事。林黛玉问香菱喜欢什么诗,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句,黛玉听罢,极不赞成,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黛玉为什么不喜欢这两句诗?因为这两句诗直露浅俗,缺少诗人自己的情感投入。大凡一篇优秀的诗词,在文字上无不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熔铸而成的。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大千世界的万千景象,都该引起内心的共鸣,都要怀着一颗多情的心来观照万物,是谓之“诗心”。陆游的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意思大概就是说自己在屋里焚香写字,因为不与外面的世界交通,所以“重帘不卷留香久”;因阅读书写,当然就注意到“古砚微凹聚墨多”了。此句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没有把“心”放在诗歌里面,太冷静,太客观,真是没有多少言外之意可言。这是典型的古代知识分子对雅文化的把玩心理。所以黛玉才说“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诗歌、美,或者文化,乃至一切所要追求的,都需要用生命来悟证,最忌“把玩”心态。
  1.下列对四位学者有关《红楼梦》的评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写作手法和观念。
  B.来自华东师大的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文化意味上的中国历史的界碑。
  C.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百科全书。
  D.著名作家王蒙说,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读《红楼梦》,并且从中发现自己。
  2.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宝钗、黛玉所作的两首诗都是七律,且为同一韵部。
  B.宝钗之诗除了标榜自己,还批评了黛玉、宝玉二人。
  C.黛玉以白海棠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处境。
  D.李纨推崇宝钗诗作,等于暗示了二人相同的价值观。
  3.周汝昌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的依据,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
  B.曹雪芹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C.曹雪芹是一个奇才、绝才,他写出来的小说,应是“百科全书”。
  D.曹雪芹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
  4.材料三中黛玉所说的“格局”,具体指什么?(4分)
  5.曹雪芹“惊人的天才”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作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曹雪芹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