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字。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舍小节”与“全大义”导写及范文示例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哥哥,在与桓公争夺国君中,被桓公杀死。召忽和管仲原先都是公子纠的师傅,当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为主殉身自杀,而管仲却归服了齐桓公,做了桓公的相辅。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从而纠正了混乱的局势,使天下安定了下来,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予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开在左边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要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以上孔子和子贡对管仲的评价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评价的具体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材料解读
首先,关注提示语。提示语中“以上孔子和子贡对管仲的评价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评价的具体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其次,抓主关键词。子贡认为管仲的做法“不仁”,孔子则从“纠正了混乱的局势,使天下安定了下来,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予的好处”的角度肯定了管仲的丰功伟绩,认为不应该用针对普听人的“守小节”的道德要求来评价管仲,管仲实则是为“全大义”而“舍小节”。
2.关键词界定
子贡认为管仲不仁,原因是管仲不守小节。孔子认为管仲仁,原因是他为了安定天下而舍小节。材料的中心论题是“舍小节”与“全大义”。
3.理清两者关系
“小节”与“大义”都是应该提倡的正面的道德品质。“小节”之“小”,是相对于“大义”而言处于次要位置,也不能否定。“小节”是应恪守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而“大义”则是一种安定天下的志向,一种以万物为先的大局观。小节不小,是对至善至美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