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830字。

  《五石之瓠》同步学案
  ①本篇课文选自《庄子•逍遥游》,文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而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这也正体现了庄子擅长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特点。
  ②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结合《庄子》的相关知识及庄子的思想主张,体会其擅长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的艺术特色。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
  4.理解并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
  5.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
  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2.时代背景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彼时孟子正游说各国。墨家门徒遍及天下,齐国“稷下之学”也正当鼎盛,庄子却主动地选择了“无用”和贫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