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050字。
《<论语>十二章》同步学案
①这篇节选自《论语》的课文,焦点就在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②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也要再研习中,注意把握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
1.了解孔子生平及其思想,了解《论语》。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把握“仁”和“礼”“乐”之间的关系,体会“君子”品格,及践行的方法。
4.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理解本文所讲的立身处世之道,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提升自己的修养。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孔子
孔子
时代/生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年
姓名字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籍贯 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文化熏染 鲁文化:崇伦理,尊传统,古朴、持重、醇厚
志向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社会秩序
寄托 寄托于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即“仁”
“礼”的内涵 供奉祖先的物品→人际往来的物品→抽象的意识
对礼的发展 由“礼不下庶人”到“齐之以礼”
思想核心 “仁”“礼”,“仁”是“礼”的核心,“仁”的本意是“修身”,即反省自己。
(克己复礼为仁)
重要生平经历 出身 没落贵族
3岁 丧父
前504年 任鲁国司空
前500年 任鲁国大司寇
前496年 周游列国十四年
困厄陈蔡: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如丧家之犬。
前483年 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晚年之殇 前483年,孔鲤逝世。
前482年,颜回逝世。
前480年,子路死于卫国内战。
前479年 病逝,葬于泗水。
重要成就 创办儒家学派,开创私学之风,修订“六经”
教育观点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为政以德”之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